
发热是0-14岁儿童配资门户网网址
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
也是家长最容易焦虑的情况
其实
发热并非“洪水猛兽”
而是孩子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
但家长若处置不当
可能加重孩子不适或延误病情
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
儿科医生温馨提醒家长
儿童发热应该这样进行家庭科学处理
👇
先搞懂:
儿童发热的“正常”与“异常”
首先需明确,儿童体温标准与成人不同,且受测量方式影响较大。以下为0-14岁儿童发热判断标准: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腋温≥37.5℃为发热,发热可分为4类:37.5-38.0℃为低热;38.1-38.9℃为中度发热,39.0-40.9℃为高热,≥41℃为超高热。
展开剩余89%特别提醒:儿童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并非完全成正比。例如,普通感冒可能导致高热(39℃以上),但孩子精神状态良好;而某些严重感染(如尿路感染)可能仅为低热,却伴随精神萎靡。因此,判断病情需结合“体温+精神状态+其他症状”综合评估。
家庭处置:
分步骤科学应对发热
当孩子发热但精神状态良好(能玩、能吃、能睡),且无其他严重症状时,可先居家观察并按以下步骤处理:
第一步:正确降温,避免3大误区
1
物理降温:选对方法才有效
推荐做法:
✅ 减少衣物:给孩子穿宽松、透气的纯棉衣物,避免“捂汗”(捂汗可能导致体温升高、脱水),可适当解开衣领或袖口散热。
✅ 环境调节: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-26℃,保持空气流通(避免直吹孩子),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%-60%(干燥环境会加重呼吸道不适)。
✅ 温水擦拭:若孩子体温≤38.5℃且抗拒吃药,精神状态良好,手足温热,可用温水擦拭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、大腿内侧等大血管丰富部位,每次擦拭10-15分钟,帮助散热。
小宝宝不要捂汗!!!
误区规避:
酒精擦浴:酒精经皮肤吸收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,严禁使用。
冰敷/冷水擦浴:会刺激孩子皮肤血管收缩,反而影响散热,还可能引起寒战。
强行喂水:若孩子抗拒,不必强迫,可通过少量多次喂母乳、配方奶(婴幼儿)或果汁、米汤(年长儿)补充水分,预防脱水。
2
药物降温:严格按年龄选药、控剂量
儿童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循“年龄+体重”标准,避免自行加量或换药。目前公认安全的儿童退热药仅有2种:
药物名称适用年龄用法用量(参考)用药间隔(必须再次应用时)注意事项
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以上每次10-15mg/kg,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/kg4-6小时1次,每日不超过4次适合轻中度发热,对胃肠道刺激小,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布洛芬6月龄以上每次5-10mg/kg,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mg/kg4-6小时1次,每日不超过4次退热效果更强,适合高热,有脱水症状时慎用。
用药提醒:
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,不建议自行用药,需立即就医。
非必要不要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(可能增加肝肾负担),若一种药物效果不佳,用药后体温不退,用药时间未超过4-6小时,可依据病情或遵医嘱换用另一种,同种退热药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。
退热药仅能缓解发热症状,不能治疗病因,若孩子发热超过3天,需及时就医查明原因。
第二步:密切观察,做好3项护理
1
监测体温:
发热初期每1-2小时测1次体温,体温稳定后可每3-4小时测1次,记录体温变化(建议用表格记录“时间+体温+症状+用药情况”),方便就医时提供参考。
2
饮食护理:
给孩子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粥、烂面条、蒸蛋等,避免油腻、辛辣或生冷食物;婴幼儿正常喂养母乳或配方奶,无需减少奶量(发热时代谢加快,需保证营养摄入)。
3
休息护理:
让孩子多休息,避免剧烈活动,但不必强迫卧床(若孩子精神好,可适当玩安静的游戏,如搭积木、看书),保证充足睡眠(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)。
紧急信号:
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
当孩子发热伴随以下任何一种症状时,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疾病,立刻带孩子就医,切勿拖延:
1.婴幼儿(3岁以下)需警惕的情况
体温≥38℃且年龄<3月龄(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,低热也可能是严重感染信号);
持续高热,或间断发热超过72小时仍无好转;
精神状态差:嗜睡、烦躁不安、哭闹不止,或刺激后无反应(如呼唤名字不回应);
呼吸困难:呼吸急促(1岁以内>50次/分钟,1-5岁>40次/分钟)、鼻翼扇动、嘴唇发紫;
其他异常:抽搐、呕吐不止(无法进食进水)、严重腹泻(尤其是每天超过10次,伴随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、哭时无泪、皮肤弹性差)、拒绝进食进水等情况出现。
2.学龄前及学龄儿童(3-14岁)需警惕的情况
持续高热,或间断发热超过72小时无好转;
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(呈喷射状)、颈部僵硬(低头时下巴无法碰到胸口)(可能提示脑膜炎);
皮肤出现皮疹(尤其是瘀点、瘀斑,按压不褪色,可能提示败血症);
关节疼痛、肿胀,或行走困难(可能提示风湿热、关节炎);
尿量明显减少、尿痛、尿频(可能提示尿路感染);
精神状态差:持续嗜睡、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,或无法正常学习、玩耍。
3.就医前准备:做好2件事
整理孩子的“发热记录”:包括发热开始时间、最高体温、降温措施、用药情况、饮食睡眠状态等,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;
准备好就医物品:带好病历本、医保卡,若孩子有过敏史(如药物过敏),需提前告知医生;婴幼儿可带1片纸尿裤、1件换洗衣物,避免就医途中不适。
常见疑问:
家长最关心的3个问题
1.孩子热会“烧坏脑子”吗?
普通发热不会损伤大脑,只有当持续且严重发热(提示可能存在重症感染),或因发热引发抽搐(热性惊厥),才可能对大脑造成影响。因此,关键是及时降温,而非过度恐惧发热。
2.热性惊厥怎么办?
若孩子发热时突然抽搐(四肢僵硬、双眼上翻、口吐白沫),家长需保持冷静:立即将孩子侧卧(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),防止舌咬伤,解开衣领,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口腔(可能导致骨折或牙齿损伤),同时立即联系120或自行准备就医事宜。
3.发热期间能洗澡吗?
可以。若孩子精神状态好,可洗温水澡(水温37-38℃,时间5-10分钟),既能降温,又能清洁皮肤,但需注意洗澡后及时擦干身体、保暖,避免受凉。
儿童发热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挑战,家长无需过度焦虑,只需掌握“ 科学降温、密切观察、及时就医”的原则,就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。记住:你的冷静与正确处置,是孩子应对发热最好的“定心丸”。
供稿:儿科 郑纯凤
责编:宣传科 高秀文
一审:朱颖
二审:高秀文
三审:刘波配资门户网网址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